科林污水处理设备厂家

10年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厂家
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综合性环保工程技术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13708186984

环保科普

环保科普
当前位置:成都污水监测公司 »企业新闻 » 环保科普 »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7-15整理:成都科林环保有限公司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公开发布。为了了解《实施方案》的相关情况,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相关负责同志。

1、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背景和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的需求潜力,对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促进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走以人为本、四个现代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近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成就。1.3亿农业转移人口等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果显著,城市化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到2021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的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5.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持。

十四五期间,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化动力依然强劲。同时,城市化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动力和问题挑战并存。为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

二、“十四五”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要以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届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准确、全面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以促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变城市发展模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协调发展和安全,把握总体规划,协调推进,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采取分类措施,积极探索,重点突破,稳定有序,保持底线,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战略。

为促进十四五期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向的有效实施,《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所有未定居的常住人口。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城市圈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缓解,大中城市功能质量进一步提高,小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发展边界全面划定,新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城市涝治理、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改造、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城市黑臭水基本消除、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比例提高到8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以上43%。基本建立了系统齐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推进城市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公民化。十四五期间,要坚持股票优先,带动增量,努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除个别大城市外,各城市应因地制宜,促进城市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立与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探索。三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以突出就业矛盾的行业和新业态为重点,继续开展新一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探索通过社保卡向合格农民工发放电子培训券。四是加强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以公立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根据人口流动调整教师配额,增加城市义务教育集中人口学位供应。五是巩固和提高社会保险统筹水平和保险覆盖率。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好市级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推进省级统筹,逐步放宽居民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六是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逐步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或就业歧视,如性别、户籍、身份等,建立新的劳动权益保护机制。七是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支持跨省、跨市农业转移人口多的地区。各级土地空间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充分考虑了人口规模因素,特别是城市定居人口的数量,合理安排了城市新建设用地的规模。

4、近年来,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优化城市化空间布局和形式,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任务和措施是什么?

根据我国资源环境条件和人口经济变化趋势,增强城市群、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同时,要加强政策措施,促进城市间人口经济合理分布,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一是分类促进城市群发展。深入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积极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长江中游、北部湾等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促进山东半岛、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加强城市群对周边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的辐射。二是有序培育现代都市圈。建立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调的城市化推进机制,提高城市圈交通连通便利性,引导产业从中心到外围梯队分布、合理分工、链式配套设施,鼓励城市圈社保和落户点相互认可。三是推动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模式。考虑到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种需求,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有序缓解中心城市的功能、设施和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四是提高大中城市功能质量。促进制造业差异化定位和大规模集群发展,完善对外交通道和设施,支持大中城市三级医院和高校布局,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应,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五是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培育发展小城市特色优势产业,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替代产业,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六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化建设。选择一批条件良好的县重点发展,促进县产业配套设施质量和效率、市政公共设施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扩大、环境基础设施升级扩大、县农村功能互补。引导小城镇发展,优化边境地区城市布局。

五、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有哪些任务和措施?

城市是承载人口的重要空间,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已达9亿多人,未来将继续增长。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顺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文化城市,为人民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和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一是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务供应。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捷生活圈。二是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优化后一公里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停车设施体系,推进水电热信等地下管网建设。三是完善城市住房体系。坚持住房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投机,努力解决合格的新市民、年轻人和其他群体的住房困难。四是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重点推进老城区、老厂区、老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五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加强内涝治理,推进管网更新改造和地下管廊建设。六是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促进创新应用技能人才的成长、聚集和发挥作用,优化商业环境。七是推进智能化转型。推进城市数据一网通用、城市运营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八是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控制水、大气、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污染,促进生产生活低碳化。九是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城市建设。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六、城市治理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任务和措施是什么?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期间,要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聚焦空间治理、社会治理、行政管理、投融资等领域,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一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风格。根据水资源承载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优化生活、工业、商业、交通、生态等功能空间布局,加强城市风格的塑造和控制。二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严格控制新建设用地规模,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标准地转让改革,合理转变不同工业用地类型。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建立站城融合综合体的模式。三是提高街道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完善电网管理服务,促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建设,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四是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推进社会保障防控体系建设。五是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和区划设置。科学配备,动态调整人员,优先满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需求。严格控制撤县建市区,完善镇街设置标准。六是完善投融资机制。巩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活跃的社会投资,优化财政资本支出结构,促进政府投资关注公共领域和公益项目,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和运营。防范和化解城市债务风险。

七、城市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和措施是什么?

即使中国基本实现城镇化,农村仍有约4亿人居住。必须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补农、以城带乡、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配制度。二是探索农村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各级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提高农业和农村地区土地出让收入的比例。三是引导城市人才入乡发展。促进城市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人员定期为农村服务,允许农村就业和企业家在原籍地或就业和创业地定居,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协调县城乡规划建设,实现县农村功能互补衔接。五是加强县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供应。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促进村庄覆盖和家庭延伸。六是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多元化农村经济,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经济。七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创业。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大家都在搜索的问题

污水处理设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