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污水处理设备厂家

10年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厂家
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综合性环保工程技术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13708186984

环保科普

环保科普
当前位置:成都污水监测公司 »企业新闻 » 环保科普 » 天津这十年 生态环境 | 碧水篇

天津这十年 生态环境 | 碧水篇

发布时间:2022-09-29整理:成都科林环保有限公司

吊蛤蜊是一种典型的海洋底栖贝类,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别害怕污染。它的出现表明入海河流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天津农业学院水产学院海洋渔业资源专业副教授李永仁表示,自2010年以来,他每年都在海河口区进行海滩调查。直到2018年的一项调查,他意外地发现了几十年来消失的蛤蜊。天津海河河北区段于2021年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实现了从差生到优等生的飞跃。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先后开展了清水河流行动、清水保卫战等专项行动,促进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变化。

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市优良地表水截面比例从2012年的14.5%提高到现在的58.3%,增加了约44个百分点;劣质Ⅴ时间65%的水质截面已全部消除。12条入海河流从十年前到2020年全部消劣,再到2021年11条Ⅳ类水质;2012年近岸水域优良水质比例从2.6%提高到74.4%,地表水和近岸水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1.解决高层次、大格局污染问题

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污染防治指挥部、渤海综合治理指挥部、河(湖)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领导,定期进行调度,巩固责任,多次进行深入的实地研究和指导。市级部门牵头推进,各区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全市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污染防治攻坚格局。建立了市、区、乡(街)、村四级河长责任制,建立了河湖长分级分段,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治理和保护机制。

2.统筹规划,推进水污染防治

坚持规划指导。十年来,美丽的天津相继实施·1号工程清水河流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等,全面提高和提高水环境质量,让人们享受更多的清水绿岸。2018年,率先在全国发布实施了为期三年的清水保卫战、城市黑臭水治理战、水源保护战、渤海综合治理战。一河一策、分区案例,突出水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水生态恢复等关键环节,打出一套清水组合拳,完成3100多个治理项目,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3.打好严治结合拳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充分利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四项措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强法治约束,加强排放标准。自2015年以来,出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污水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比国家严格40%。加强考核监督,建立覆盖国家考试、市考试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考核;市地表水监测范围逐步扩大到55条主要河流和6个湖泊库,市监测截面数量增加到117条。加强科技支持,市级地表水水质自动站从5个增加到81个,实现入境、跨区、海段全覆盖,实现平台管水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95%以上的企业均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现水质实时监测。实施经济奖惩,建立流域水环境五个一管理体系,实现日常预警、月度排名通知、月度奖惩、月咨询、月度披露,创新实施月度水环境区域补偿, 靠后区补偿排前区,迫使上下游各区共同护河治河。

4.加强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

2017年,在生态环境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与河北省共同建立了引进滦进津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上游污染控制。经过二期协议的实施,上游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引滦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以上有时可以达到Ⅱ类。建立京津冀河(湖)长制协调联动机制,建立联席会议、联络人、信息共享三项工作制度,推动京津冀河(湖)长制有名、真。建立水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定期与上游地区联合开展跨境执法和交叉执法,促进跨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二是聚焦三个重点,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1.全力打好水源保护攻坚战

于桥水库是天津重要的饮用水源,但由于上游污染物的持续输入,引滦水质持续下降,2015年引滦水质一度超过地表水Ⅲ天津面临着停止供水的危机。为了保护我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天津市大力保护饮用水源。一方面,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引滦进津横向生态补偿;另一方面,桥梁水库周边综合治理筹集300多亿元实施南迁北管,二级保护区南岸44个村2个.5万人整体搬迁,北岸68个村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拆除18个大型畜禽养殖场和178个专业养殖户,完成38条仓储沟综合处理。对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管由5个增加到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向好,供水期间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我国率先完成了46个农村千吨万人和154个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实现了农村饮用水源监管零的突破。

2.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黑臭水体位于群众房屋前后,是群众感受到的直接、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二五以来,天津市不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清水工程和美丽一号天津工程综合治理河道131条(段),1100多公里。2018年,城市黑臭水治理斗争开始,城市两级联动,综合精细调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城市建设区26个黑臭水处理,基本消除黑臭水,不断完善长期管理机制,巩固治理效果。多次对全市重要河流湖泊库进出口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基础清单,对重点排水口进行水质监测,迫使上游污染控制,实现从污染源到排水的全链管理。以独流减河为例,经过2015-2019年的不断努力,独流减河沿线排口水质从一开始就很差Ⅴ转化为全部实现Ⅴ一半以上的水质达到Ⅳ类。

3. 全力打好入海河水质提升攻坚战

坚决落实生态环境部水污染防治行动、碧水保卫战、渤海综合治理战等决策部署,一河一策治理入海河流,以河流、湖泊、湿地为战场采取源头控制、污染控制、扩大、严格管理四项措施,坚持城乡规划,调整工业、种植、育种三种结构,管理工业、城市生活、农业、农村三种废水,扩大水流、河流、湿地三种容量,管理海洋、河流、设施三个出口,综合治理12条海洋河流。与2011年相比,2021年我市入海河流较差Ⅴ类水体比例下降85.7个百分点,完成消劣任务,并总体达到Ⅳ水质;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36.4%、61.6%、93.0%和59.0%。

三是做好污染控制,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

1. 深化工业污染控制

限一批、关一批、治一批,促进工业污染治理减排。新扩建的所有工业项目都进入工业园区,从源头上解决工业企业分布问题;大幅收紧园区外直接排放企业排水标准,对2.2万家分散污染企业进行分类整治,迫使现有工业企业进入园区;继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园区所有污水集中处理。自2013年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工业坑塘自2013年起纳入美丽天津·一号工程重点治理任务,坚决严惩渗坑排污违法行为,逐步完成工业渗坑储存废水处理、底泥处理、土壤修复和土地再利用后评价。截至2017年,我市92个工业污水坑全部治理完毕,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污染反弹。

2.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弥补城市水环境治理设施的不足。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建成东郊、津沽、咸阳路、张贵庄等多家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012年296万吨提高到2021年409万吨,污水处理厂出水率从50%提高到99%以上。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470公里,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135.99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2012年88%提高到96%。加强汛期污染防治。针对降雨后建成区水质恶化的问题,完成了4000多个雨污水管网的串联混接点改造,疏通排水管约2.4万公里,挖掘检查井约260万座。

3.推进农村污染治理

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留2209个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从严重不足到全覆盖。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627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升。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采取养殖清理、尾水处理、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全面控制河道两侧水产养殖20多万亩,大大减少了水产养殖尾水污染。

四、促进生态扩容,构建生态水美新格局

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在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93平方公里,9.91%的陆地和海洋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依法保护水库、湖泊、河流等水体,有效提高水生态保护能力。

2.全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

实施水系统连接工程,建设海河-独流减河、海河-永定新河南北两大地表水循环系统;开通南北生态调水通道,向七里海、北大港、南北运河等重要河流湿地补水40多亿吨;中心城市的河流实现了全面的连接和循环流动。建设新开河、先锋河地下调节蓄水池,试点推进初期雨水进厂处理。实现水体储存、生存和清洁。

3.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建设

开展河流综合治理,科学实施疏浚,建立主要河流垃圾收集转移体系,大力推进海河滩人工湿地建设。保护修复天然湿地,制定实施天津市湿地“1 4规划是全市总规划和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湖湿地专项保护规划,升级保护875平方公里湿地,全力保护华北肾。随着湿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改善,径流水质的改善和涵养水源的作用逐渐显现。

五、加强陆海统筹,推动渤海治理保护迈上新台阶

1. 加强近岸水域治理

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溯源1035个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全部完成。从源头防控到管网收集再到终端治理,对港船泵站、天津港一号泵站等市政综合排口进行了系统整治,彻底解决了滨海新区老城区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清理整治2.76万亩非法海水养殖,建设健康养殖池塘4万亩,30家工厂化海水养殖企业全部完成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实现达标排放。进出港船舶污水、垃圾收集、转运、处置闭环管理。建立海上卫生工作机制,实现海洋垃圾的正常防治。滨海新区东疆港建设海洋垃圾智能检查识别系统,实现快速检查和智能检查。

2.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恢复

对153公里海岸线进行分类保护,将10%的海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编制实施《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2019-2035)》加强人工湿地和生态堤防建设,完成临港湿地二期、东疆港东岸线、中新生态城北岸线生态景观、保税区临港区生态走廊、南港工业区湿地二期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推进生物资源恢复,逐步恢复大神堂牡蛎礁,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十三五以来,海洋捕捞量减少25%,各种苗木增殖放流近85亿单位。

3.加强海洋环境风险防范

对沿海石化、化工聚集区等环境风险隐患进行调查,完成2547家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实施分级监督。加强能力建设,建设8个海洋环境应急材料设备库和中海油海洋环境应急天津基地。海上溢油控制和清除能力超过2000吨,形成覆盖一港八区的应急预防模式。建设海湾环境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正常检查监督。加强法治保障,制定修订《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和《天津市近岸海洋环境功能区划》,联合开展年度碧海、春雷等专项检查行动加强海洋监测和实验分析能力建设,建设集水质、沉积物、生物等要素于一体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踏上新的征程,天津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协调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的弥补,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来源:天津生态环境

大家都在搜索的问题

污水处理设备相关文章